納米抗體,是一種重鏈抗體的可變區,其分子質量僅為15ku,是常規抗體分子質量的1/10。這種小型化的抗體結構不僅保持了完整的抗原識別能力,還因其小尺寸而具有高親合力、高特異性以及強穿透性等優勢。納米抗體制備主要涉及兩個方向:蛋白工程法和篩選制備流程。以下是對這兩個方向的詳細分析:
1.蛋白工程法
-單鏈抗體的制備:蛋白工程法是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來設計和改造抗體分子的方法。納米抗體制備是通過單鏈抗體實現的,這涉及到將抗體的重鏈和輕鏈可變區通過柔性鏈接肽連接在一起,形成單鏈抗體片段。這一步驟需要準確的設計和基因工程操作技術。
-噬菌體顯示技術:噬菌體顯示技術是一種有效的篩選方法。通過將納米抗體基因庫插入噬菌體載體,使其與噬菌體表面蛋白融合表達,再通過多輪的“吸附-洗脫-擴增”過程,高效篩選出具有高親和力和特異性的納米抗體。
-結構優化:在獲得初步的納米抗體后,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結構優化和改造工作,以提高其穩定性、親和力和表達產量。這包括對抗體的CDR區域進行精細化改造,以及通過定向進化等技術增強其特定功能。
2.動物篩選制備流程
-免疫駱駝科動物:在篩選制備流程中,需要對駱駝科動物進行免疫,以獲得特定的抗體產生細胞。這一步是制備納米抗體的基礎,也是確保抗體特異性的關鍵。
-構建噬菌體文庫:從免疫后的駱駝科動物中提取RNA,通過反轉錄PCR獲得VHH基因,并將其克隆到噬菌體載體中,構建噬菌體展示文庫。這一過程需要準確的分子生物學操作技巧,以確保文庫的多樣性和質量。
-篩選特異性納米抗體:利用目標抗原進行多輪篩選,從而獲得高親和力和高特異性的克隆。在這個過程中,洗滌和洗脫條件的優化是關鍵,它直接影響篩選的效率和其性能。